健康生活專題
照護食 - 支持居家安老每一餐
2025年11月4日
隨著人口老化,愈來愈多長者因自然衰老、中風或認知障礙等情況,出現吞嚥或咀嚼困難。簡單的一餐,可能伴隨著嗆咳、窒息甚至吸入性肺炎的風險。為了讓有需要人士能安心享用美食,「照護食」應運而生。這類食物經過特別處理,在質地、形狀與黏稠度上精心調整,既保留食物原有風味與外觀,又確保營養均衡與吞嚥安全,讓長者在每一口中感受尊重與愉悅。
標準化推動多元選擇:
過去,軟餐、糊餐往往予人「無味」、「賣相單一」的印象。隨著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於2023年制定全港首份《照護食標準指引》,業界終於有了統一參考框架,推動照護食走向多元化與精緻化。
《照護食標準指引》四大特點:
- 清晰分類,直觀易懂
- 將食物按質地分為「軟餐」、「細軟餐」、「糊餐」等等級,並以顏色標示,方便照顧者與業界溝通,輕鬆選擇適合長者吞嚥能力的餐點。
- 雙軌測試,專業與便民並重
- 提供「專業版」儀器測試(如黏度計)與「簡易版」家庭測試法(如傾斜湯匙測試),兼顧院舍精準管理與家庭操作的便利性。
- 國際對照,無縫接軌
- 將本地標準與國際框架(如IDDSI)對照,讓曾使用海外服務的長者或家庭能迅速轉換,無須重新適應。
- 本地化範例,貼近生活
- 特別收錄港式常見菜餚(如蒸肉餅、馬蹄糕)的改造範例,讓照護食更貼近長者熟悉的飲食文化。
種子餐廳計劃:
「照護食種子餐廳」計劃協助業界了解不同人士的餐飲需要,推動更多社區餐廳成為吞嚥友善餐廳,讓有需要人士也能安心與親友同桌用餐。
種子餐廳的運作與特色:
- 專業團隊全程輔導
-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安排營養師、言語治療師等組成專業團隊,為參與餐廳提供為期六個月的深度培訓及顧問服務,內容涵蓋照護食的烹調技巧及相關營養知識,確保每道菜既安全又美味。
- 菜式研發津貼與技術支援
- 參與餐廳可獲得一次性研發津贴,鼓勵餐廳改造經典菜式(如將叉燒轉化為「照護食版蜜汁叉燒」),在質地與風味間取得完美平衡,致力保留原有菜式的風味與外觀,提升用餐體驗。
- 社區體驗與推廣
- 資助舉辦「照護食主題宴會」,邀請長者、照顧者及公眾親身品嚐,打破對軟餐的刻板印象,同時提升社會對吞嚥困難的認知。
- 餐券鼓勵社區參與
- 向有需要家庭派發體驗餐券,降低嘗試門檻和推動社區普及,讓長者能與家人一同外出用餐,重享社交樂趣。
目前,全港已有多間餐廳加入計劃,包括大家樂、大快活、鏞記酒家、一葉小廚、ASAP As Simple As Possible及iBakery 愛烘焙餐廳等,提供從中式點心到西式簡餐的多元選擇。
照護食的普及,不僅關乎營養與安全,更是對長者生活品質與尊嚴的守護。當長者能夠安心品嚐熟悉的味道,與家人共聚一堂,每一餐都成為關愛與尊重的時刻。隨著更多業界和社區的參與,照護食將持續推動長者福祉和社會共融。
實用資源:
- 照護食官方網站 : www.carefood.org.hk
- 社聯《照護食標準指引》可於官方網站免費下載
資料來源:
-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. (2024). Scenario 85: 社情. 取自:https://www.hkcss.org.hk/upload/cc/Scenario/Scenario85_ebook.pdf
- 消費者委員會. (2022). 「照護食」助吞嚥障礙患者回復健康 宜跟從國際分類框架和專業意見免買錯. 取自:https://www.consumer.org.hk/tc/press-release/p-549-dysphagia-diet
- Care Food 照護食. (n.d.). 照護食種子餐廳計劃.取自: https://www.carefood.org.hk/carefoodincubationscheme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