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生活專題
認知障礙症的十大警號
2025年11月4日
認知障礙症(前稱老年痴呆症)是一種因腦部退化或疾病引起的病症,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生,但長者較常見。本地研究顯示,70歲以上的長者中,每10人就有1人患病;85歲以上更有3人中就有1人。患者的記憶、理解、說話、學習、計算和判斷能力都會變差,有些人還會出現情緒、行為或感官上的變化。
認知障礙症的主要成因包括:阿茲海默症、血管性認知障礙症,以及其他如柏金遜病相關的認知障礙症、甲狀腺機能衰退以及維他命B12缺乏等。
病情階段與徵狀 :
- 早期:患者可能出現輕微的記憶衰退,尤其是忘記剛發生的事情。在處理較複雜的家務事時也可能感到困難,同時情緒上可能表現出波動,甚至出現沮喪或焦慮的跡象。
- 中期階段:隨著病情進展,記憶力進一步惡化,對近期事物或人名的記憶力明顯下降。語言表達和理解能力受到影響,溝通起來變得更加困難。此時若缺乏適切的支援,患者可能難以獨自維持安全的生活,並可能出現漫無目的徘徊或重複提問等行為特徵。
- 晚期階段:在嚴重階段,患者可能無法辨識親友,且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大幅下降,如大小便失禁等。行為上也可能變得更加異常,可能出現攻擊性或激烈焦躁的舉動。
認知障礙症的十大警告訊號:
- 記憶衰退影響生活:若出現忘關水喉、熄火、服藥、重複餵飼寵物或忘記接送孩子等現象,即使發生一次,如若影響生活,便需多加留意;但偶忘朋友名字,無實質影響則不列入此範圍。
- 處事與解決問題能力下降:遇到複雜和具挑戰性的任務時感到力不從心。例如,長者閱讀月結單時,常難以分清收入和支出,也無法分析存款的增減。
- 執行熟悉工作困難:以往輕鬆駕馭的日常工作也變得棘手。
- 時間與方位感混亂:難以正確判斷當前所在位置,亦容易忘記日期和時間,導致日夜顛倒(導致晚間醒著、白天熟睡),且失去對季節的分辨(如夏天戴頸巾、冬天嚷著要去游泳)。
- 視覺與空間理解受損:認知障礙症患者常常無法判斷自己與物件的距離,也難以分辨色彩和對比度。例如,有些長者在鏡子前會誤以為鏡中的影像是另一個人;又如,由於難以分辨類似色彩(如黑色桌面上的深灰色物件或地磚與門檻顏色相近)。亦易忽略障礙物而增加跌倒風險。針對這些情況,可能需要遮蓋或拆除引起混淆的物品。
- 言語和書寫表達障礙:在說話或寫作時難以找到恰當的詞語。
- 物品亂放且無法回憶過程: 由於短期記憶衰退,患者常忘記物品放置的位置,甚至會將物件放在不尋常的地方(如把錢包放進雪櫃或將遙控器當作手機)。
- 判斷力衰退:長者往往喪失了對物品價值的正確認知,容易被騙。騙徒可能會利用金額模糊的情況,讓他們誤以為昂貴物品只是幾十元;也可能在找零過程中出現誤差,例如長者支付500元卻只被認為是50元。
- 失去工作或社交熱情:對原本感興趣的活動失去動力,變得冷漠。
- 情緒與個性改變:性格和情緒出現顯著波動,有時呈現焦慮狀態或妄想被害的感覺。
*若懷疑自己或家中長者出現患有輕度認知障礙/認知障礙症,請盡快找醫生檢查, 及早發現和治療,有助減慢認知功能衰退對日常生活的影響,並可延緩病情惡化!*
資料來源:
- 衞生署長者健康服務(2025). 認知障礙症.取自: https://www.elderly.gov.hk/tc_chi/health_information/dementia/dementia.html
- 醫院管理局 (2025). 認知障礙症.取自: https://www3.ha.org.hk/cph/mcas/c-knowledge.htm#3
- 養和醫院 (2025). 及早發現認知障礙症10警號.取自: https://mobile.hksh.com/sites/default/files/publications/zh-hant/pdf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