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生活專題
守護照顧者 - 護老者錦囊
2025年11月4日
隨著香港人口老化,愈來愈多家庭需要長期照顧年長親人,甚至出現以老護老的情況。照顧者往往肩負著沉重的責任,日常生活充滿挑戰。
護老者的日常挑戰:
長者照顧工作不僅包括日常起居飲食、服藥、個人衛生等實際需要,還涉及情感支持及精神慰藉。例如安慰長者、處理他們的情緒、觀察他們的身體狀況,甚至要調整自己和長者的相處方式。許多護老者需長時間投入照顧工作,往往犧牲了個人的休息時間和社交活動。根據相關研究,部分護老者每日僅能獲得約六小時的睡眠,閒暇時間更為有限,長期下來容易導致身心俱疲。
壓力從何來?
護老者的壓力源多元且複雜,不僅來自體力消耗,更交織著情感與社會層面的負擔:
- 身體勞累與健康損耗
- 照顧工作需頻繁扶抱、移位,長期姿勢不當易導致腰背勞損、筋肌痠痛。
- 睡眠長期不足與作息碎片化,會削弱免疫力,增加慢性疲勞等健康風險。
- 情感耗竭與心理負荷
- 面對長者病情起伏、認知退化或情緒波動,護老者易感到無力與挫折,甚至因親情牽絆而陷入「想做好卻做不好」的自責循環。
- 長期壓抑自身情緒,可能引發焦慮、失眠或抑鬱傾向,形成「隱形病人」。
- 社交孤立與角色束縛
- 因照顧責任被迫放棄個人興趣、減少朋友聚會,生活圈日益狹窄,孤獨感隨之而來。
- 在「以老護老」的家庭中,年長護老者自身健康已面臨挑戰,雙重壓力更顯沉重。
- 責任焦慮與知識不足
- 擔心未能及時察覺長者健康變化、用藥失誤或發生意外,時刻處於高度戒備狀態,心理壓力巨大。
- 若缺乏專業護理知識(如處理失禁、認知障礙行為),更容易陷入手忙腳亂、信心不足的困境。
舒緩壓力的方法:
- 掌握實用照顧技巧
- 參加「護老訓練課程」,學習正確扶抱技巧、藥物管理及行為情境處理,減少身體勞損與照顧挫敗感。
- 建立家庭照顧團隊
- 主動召開家庭會議,按成員專長與時間合理分工(如兄弟分擔陪診、子女協助購物),避免責任過度集中一人。
- 維持社交聯繫
- 每週預留固定時段與朋友聚會或參與社區興趣小組,甚至善用暫託服務,讓自己擁有短暫的「喘息空間」。
- 練習自我接納與肯定
- 每日記錄一項「今天已盡力的事」,接納照顧過程中的不完美,避免與他人比較。
- 堅守健康生活模式
- 將自身健康視為照顧資本:保持均衡飲食(避免因忙碌隨意進食)、每天累積10分鐘溫和運動(如伸展、散步),並創造優質睡眠環境。
- 主動連結專業支援
- 當持續出現情緒低落、無故哭泣或易怒時,應及早尋求專業協助,避免情緒危機積累。
社區支援服務:
- 衛生署長者健康服務24小時健康資訊熱線:2121 8080
- 香港復康會社區復康網絡「復康一線通」:2794 1122
- 醫院管理局精神健康熱線:2466 7350
- 社會福利署熱線:2343 2255
給護老者的一句話:
「照顧是一場馬拉松,而非衝刺。適時停下喘息,不是懈怠,而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。」
資料來源:
-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. (2019). 社區支援如何協助滿足護老者喘息需要探索性研究. 取自: ttps://www.hkcss.org.hk/upload/publications/Exploratory Study-Elderly Carer of Respite Needs.pdf
- 衞生署長者健康服務. (2025). 認識精神壓力. 取自: https://www.elderly.gov.hk/tc_chi/carers_corner/stress_management/caregiverstress.html
- 衞生署長者健康服務. (2025). 如何處理長期患病的壓力. 取自: https://www.elderly.gov.hk/tc_chi/healthy_ageing/mental_health/coping_with_chronic_illness.html

